阅读历史 |

第186章 《舌尖》的影响(1 / 3)

加入书签

新的一年的一月份,感觉整个互联网都弥漫着一股子吃货的气息。

只要你打开网络,刷着刷着就会看到跟吃有关的信息,大部分时候都会提到《舌尖》或者《舌尖上的中国》这样的字样。

有看过这个节目的,都会感同身受。

没看过的就特别好奇,为什么一部纪录片竟然跟热播电视剧的热度一样了。

比如,这段时间的校友网,也就是陈野马小胖创办的“熟人社交平台”,许多人都在发布跟吃有关的东西。

于四海就是野火系所有网站的忠实用户。

他在校友网建立之初,就注册了账号,竟然直接可以跟酷比网的账号绑定,当然,酷比网的账号也是他百家中文网以及博客网的账号。

注册之后,需要填写比较精准的个人信息,主要是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各种信息。

正是通过这些信息,于四海成功跟许多“失散”的同学取得了联系。

起初大家互关之后没怎么说话,确实是许久未见,即便曾经好到在一个饭缸子里捞白菜吃,现在突然取得联系,也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尤其是看到彼此的校友网动态,都觉得对方变得好高大上。

曾经的土啦吧唧的少年,如今成了网上炙手可热的网文作家,还时不时发几条参加“作者峰会”、“十佳网文作家评选”这样的照片,搁谁谁能一下子适应过来。

然后,在于四海看来,那些同学一个个也像是跟以前完全不同了,毕竟都在成长。

有的是在做销售,天天喝酒跑场子,累成狗;有的是成了大老板小老板,戴着墨镜打高尔夫,人模狗样;有的看起来混得比较艰辛,经常抱怨生活,觉得自己像一滩狗屎。

当然,还有一些曾经不起眼的女生,竟然出落成了大美女,让人都不敢跟她说话。

曾经的熟悉的面孔,都变得模糊起来。

后来,校友网推出了一个看起来很沙雕的游戏——偷菜。

虽然看起来很沙雕,但是所有玩过这个游戏的人都入坑了。

买种子,种菜,施肥,抓虫,采摘……一系列操作很简单,也可以说很魔性,毕竟简单重复的东西是最容易让人沉迷的。

然后,最受欢迎的功能,就是可以去好友那里偷菜。

这样的互动,让许多原本生疏的关系有了突破口。

看到某些凌晨一点受在电脑旁偷菜的人,你就会觉得,这人跟自己一样沙雕。

什么高大上,在这时候都烟消云散了。

“叮咚!”

在偷了一位女同学的菜之后,网页右下角有消息提醒。

于四海一看发消息的那人,正是刚才被自己偷菜的那个女同学,女生的名字叫做葛晓婉。

“于老四,半夜不睡觉偷我菜?!!!你真是丧心病狂啊!”

自己那会儿的小名叫于老四,当时跟这个女生比较熟,她经常这么称呼自己。

一个称呼,仿佛将时光都拉了回来。

“大碗同学,菜长熟不采摘,是会坏掉的,我也是怕浪费啊。”

“我等了一个钟头,就是为了收那几颗萝卜,我就是看了一会儿《魅力女声》的空挡,你就把我菜给偷了,你还狡辩!还有,再喊我这个外号,小心我跟你急眼,我现在可是走淑女路线,你这是坏我名声。”

“好吧,下次我的菜熟了,让你偷一次。”

“这还差不多。对了,你这么晚不睡在干嘛?不会是在码字吧?听说当网络作家,经常熬夜码字,熬夜伤身,有个叫尔东的,天天喊着腰疼。”

“没办法,晚上的思路清晰一些,现在也不经常熬夜了,身体有点吃不消。尔东我知道,那小子说话半真半假,十次腰疼,有几次是卡文写不出来找的借口。”

“往后还是调整一下作息吧,太晚睡觉对身体不好,你晚睡一个小时,白天就是花两三个小时都补不回来。”

“嗯嗯,多谢关心,我会慢慢调整的。”

“还跟我客气上了[翻白眼]”

就这样,于四海跟葛晓婉又开始熟络起来了。

如今的熟络,跟小时候不一样,觉得新鲜,又觉得很亲近。

于四海经常说一些自己写作方面的事情,爆料一些自己熟悉的网络作者的糗事。

葛晓曼会说一说上大学后的经历,还有毕业后如今的工作。

“工作好无聊,真想啥也不干做一条咸鱼。”

葛晓曼就经常如此抱怨。

不过,她对待工作还是挺认真的,虽然人长得比以前漂亮了,但是依然像以前那样充满不服输的韧劲儿。

当她升到小主管的时候,就对于四海说:“要不要来我这里旅旅游,顺便跟我一起庆祝一下升职加薪?”

于四海当即答应,然后收拾收拾行李就奔大东北的一座城市而去了。

那座城市,离于四海的老家,两千二百多公里。

他家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