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高龄巨星 第1081节(1 / 3)

加入书签

“从本质上来说,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以前我们都认为好莱坞的电影工业比较发达,各项的流程几句标准化,远远超出国内的电影工业。从技术上来说,好莱坞这边包括特效后期的一些方面,确实水平优于国内。但是这半年多在这边拍戏,给我的感觉就是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

李世信实话实说。

“那你还来好莱坞发展,你不知道国内的影迷对于你来好莱坞,放弃了国内的业务有多怨念。”

他刚刚说完感受,孙晓斐就立刻笑着“diss”了一句。

采访没有剧本,全靠主持人和嘉宾的互动。可能是想着反正最后节目组会剪辑并重新组织采访片段,孙晓斐彻底放开了自己。

这个问题,给李世信问的一愣。

随即他哈哈一笑;

“我也没全放弃啊,只是转到了二线。业务重心从表演导演,变成了制片和出品。你看国内最近正在热播的《山海情》,还有小小和乖乖演的《进击吧,民乐》,这不也都是我出的剧本,并担任监制的么。这么说也不完全准确,也不算退居二线,前一段时间不还导了个京城卫视的元宵晚会呢吗。”

作为名义上的央视系,孙晓斐似乎不太想谈京城卫视的元宵晚会。

“李老师你看,你是国内一流的导演,在好莱坞这面现在也用汉尼拔这个角色,以演员身份站稳了脚跟。现在奥斯卡马上就要开幕了,你本人对这个奖项有什么期待?”

见对方岔开了话题,李世信也不在意。

顺着对方的思路,他略一沉吟,摊了摊手。

“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期待。不知道你注意没有,最近几年奥斯卡正在从国内的主流媒体里消失,现在我们的国家富强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在无知和精神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国内的娱乐圈和影视,在这种氛围里也取得了非常快速的发展。好莱坞也好,奥斯卡也好,其实地位是在不断下行的。所以从我个人的得失上来说,我不在乎能不能取得一个奥斯卡奖杯来证明自己。”

听到李世信这个说法,孙晓斐抿嘴一笑。

“您的意思是说,奥斯卡没有含金量?”

“可以这么说。”

李世信点了点头。

嚯!

好家伙。

这话说出来,正在摄像的摄影师和镜头之外的节目组工作人员都惊奇的看向了李世信。

这话要是从别人嘴里说出来,或许他们还能接受。

但是从李世信的口中道出,不免让人觉得李世信的嘴巴太大了、

老爷子,你醒醒,你现在就在好莱坞发展啊喂!

这话传到评委会耳朵里,您老还想不想拿奖了啊!

“这个……怎么理解?”

孙晓斐显然也没想到李世信会在公众采访里说这样的话。

调整了好一会情绪,她才讷讷的问到。

“很容易理解。”

李世信微微一笑,换了个更舒服的坐姿。

“1998年初,《泰坦尼克号》在第70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共获得11项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在内的大奖。那一年的奥斯卡,是最能够体现奥斯卡精神的一届。因为在那一年之前,所有的获奖影片,都只有一个标准——叫好,又叫座。这是好莱坞作为一个商业集成体,对产出作品最实际也是最朴实的肯定标准。代表了奥斯卡作为一个独立电影奖项,和欧洲其他电影奖项不同的地方。”

见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点头,李世信双手一摊。

“那个时候的好莱坞不跟你讲艺术,艺术是调剂品。一部电影里可以有,但并非主要。好电影的唯一标准就是观众喜欢,那怎么证明观众喜欢?就是票房。所以那个时代的奥斯卡,用咱们国内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接地气。作为评奖主力的评委会,唯一的作用就是平衡获奖作品的商业性和艺术性。所以我说,那个时候的奥斯卡是真正的奥斯卡。是全世界都可以认可,可以接受的奥斯卡。”

“但是到2010年第82届,当市场定位及市场成绩酷似《泰坦尼克号》的《阿凡达》输给了《拆弹部队》,一切都不一样。当时的《阿凡达》首轮票房27个亿,是北美票房的新纪录。但是《拆弹部队》当时首轮票房只有四千九百万,在当时的好莱坞只能勉强算第一梯队。可是最后怎么样?影史最高,输给了影史最低最佳影片。所有好莱坞的媒体都站在八卦的角度强化卡梅隆和他前妻的新闻,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忽略掉了,《拆弹部队》不论从技术还是从内核上,都只是一部相当一般的作品。而它唯一值得称道的地方是,这部电影的出现符合了当时的政治呼声。从那以后,奥斯卡好像被鬼上身了一样,疯狂的开始迎合政治。只要政治正确,甚至可以忽略掉叫好叫座这个标准,从此以后奥斯卡的获奖标准,就从从商业和艺术的博弈转变到了政治和艺术的角力。所以我说,这个奖项其实没什么意思。”

李世信的态度,让整个节目采访组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