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2章(1 / 2)

加入书签

懂了。

韩盈明白过来,她微微皱眉,想了想,又道:

“这事……看阿母怎么处理吧。”

若是嫂子人好的话,多养个孩子对家里也算不上多大的负担,亲姊妹兄弟在一起的,日后也能互相帮一把家里也不是没有这些三千钱现金拿不出来箱子里的红布总能顶顶嘛。

不过事情的发展有些出乎韩盈的意料。

陶家

织布机旁边陶鹊低垂着头她看着席上雪白的贝壳脸上带着几分忧愁。

丈夫去世的这两年父母一直在想办法给她说亲陶鹊并不反对再嫁只是他们不是在丈夫死后立刻说亲而是又等了三四个月此刻陶鹊已经抚养自己女儿大半年。

母性或许是种本能又或者是长久的陪伴随着时间陶鹊越来越在意自己的女儿。

阿宁多贴心啊她特别好哄哭了只要抱起来摇一摇就会对着她笑看着孩子陶鹊恨不得把命都给她可父母突然就通知她再嫁

新家庭不允许她带着孩子而夫家又不允许她将女儿带走!

陶鹊感觉自己在娘家和夫家中被割成了两半谁的要求都满足不了她痛苦娘家也很痛苦母亲不是不能理解她的苦痛于是带着她和婆婆反复商议最后的结果便是她可以带走孩子但每年要让孩子给亡父祭奠不能虐待孩子为了保证这点他们要陶鹊拿出三千钱给女儿做嫁妆。

当然他们家也将亡夫能分到的财产也归整了出来因为土地没有办法带过去所以换成了浮财再加上其它的陪嫁总共能价值四千钱左右

但这些钱只给女儿何宁陶鹊改嫁的时候要请村老和中人作证。

其实这要求是挺过分的谁会没事养一个别人家的女儿还给她准备这么多嫁妆。说白了这就是在逼陶鹊放弃把孩子带走效果也很明显两年了陶家还是没把陶鹊嫁出去。

两家现在因为孩子越闹越僵陶母边生气何家使这招数又生气女儿被孩子拿捏现在好不容易又有人提亲还是月女的哥哥这么好的亲家难道非要逼人家拿出三千钱不成?

回忆起那个男人送自己口脂时憨憨傻傻的模样陶鹊眼中多了两分笑意却又很快变成了悲伤。

他们家今年才刚起来手头哪有这么多钱就算是有也不会给一个素不蒙面的养女吧……

正当陶鹊觉得这门亲事又黄了的时候母亲突然在屋外吼道:“老匹夫你们一家来做什么!”

见一面吧

“哎,我们就是想孩子了,你看看,我们还带桑葚来呢!”

汉代很多水果的驯化刚刚开始,而且品种也很稀少,毕竟张骞还没有出使西域,把国外的物种往国内带,如今大家能吃的菜、果都很种类非常单一,桑葚已经是比较普遍的‘水果’,而这还是因为大家要养蚕纺布,才能有这么多的产量,甚至普遍到这种地步,也只能吃个两三月,等桑葚一下去,今年就吃不到了。

送来这么一提篮桑葚,也算是颇有心意,只不过时间太过于微妙,陶母用脚趾头都能想到这家人要来干什么,那这桑葚……还不如不送呢!

陶母板着张脸站在屋外,阴阳怪气的说道:“怎么,平日里不来看孩子,一听到我家好女有人提亲,你们就上门了!”

这话说的有些重,靠陶鹊一个人,又要照顾孩子,又得纺布赚钱养活自己,已经是很困难了,她哪里有钱再去拿出来五倍的口算?虽然两家的脾气闹得很僵,但婆家也是时不时的拿钱拿布过来,只是……

唉。

如今复杂的情况,实在是没法论谁对谁错。

何母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这次,她没有和陶母起什么争执,而是开门见山的说道:

“亲家,这次我来,是想说那三千钱的嫁妆,不用韩家出了。”

“什么?!”

陶母愣了一下,拔高了音量:“这可是你亲口说的!”

她怎么也没有想到亲家准备放手,不可置信的陶母将目光又投向了跟过来的陶父,询问道:

“那孩子呢?孩子也让鹊带走吗?”

“当然。”

何母说完,坐在织布机前织布的陶鹊就冲到了门口,她看着自己的婆婆,眼中含着泪叫了声:“阿姑!”

现在结婚常是近亲,公婆就是舅姑,时间久了,舅姑也被拿来称呼公婆,是更加亲密的称呼,陶鹊和何母没有什么血缘关系,但,对方愿意放手这点,值得她这么喊一声。

毕竟,哪有二嫁女再嫁,把前夫唯一的孩子也要带走的?

何母看着陶鹊,心里也有些难受,她摇了摇头,又道:“你们先听我说完,之前商量好的,宁宁父亲留给她的东西,一块儿给你陪送过去。”

话音刚落,陶母就觉得有些不对劲儿,哪有给好处什么都不要的?她刚想出言拒绝,就听到何母直接说道:

“我们家这边,也不是什么都不要,就一个要求,求月女能将宁宁带在身边,不拘什么,随便教她点能安身的本事就行。”

这要求太模糊,陶母和陶鹊也晕了,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