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0章 访谈(5)(2 / 2)

加入书签

市场,除了需要有关部门放行外,还需要的就是潜在的消费人群的认可。

想要完成这个条件,没有任何的捷径可走,必须通过公关一点一点的开拓。今天借着《杨澜访谈录》这么大好的机会,崔正源迎来了对于他来说最重要的一道考题。

应对好了,从此ap公司的开疆拓土一帆风顺。否则,就要继续蹉跎,再难看到光明。

崔正源稳稳坐着,想了许久之后,才缓缓说道:“我知道在中国很多人都存在一种意识就是,韩国的艺人到这来是捞钱的。捞完就走,根本没有诚意。首先,我不排除确实其中有些人存在这种目的。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到过这片土地,对这里的一切都一无所知。光听说这里市场大,很有钱,才带着投机的心思来的。而不知情的中国方面的很多操办者,怀着合作的诚意去操作,到头来才发现是被骗了。”

听到崔正源这么说,杨澜适时插入了另一方面原因,免得让话题有失偏颇。“也有中国方面的不良机构,欺负韩方人生地不熟,恶意诈骗的情况。”

对于她的好意,崔正源点点头,表示心领。

这里不能多说,点到为止就好,不然很容易激化矛盾。

“但是作为有良心的文化工作者,我们当中的很多人并不是这样的。由于历史的原因,大陆和半岛之间断绝了来往几十年。在这个过程当中,不管是韩国还是中国,都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但就因为交流不畅,导致在两国的民间,很多人对彼此的认识还停留在几十年前。”崔正源阐述了一下历史原因, 为接下来的说明提供铺垫。

杨澜绝对是一个很好的听众,知道什么时候能让话题的延伸更好。“不错,八八年奥运会的时候,我曾经作为实习去过汉城。当时贵国就有人问过我说:你们中国有摩托车吗?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显然,他的意识还停留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左右。我觉得崔常务你的想法很好,既然我们都是从事文化行业的,那么就要起到交流先锋的作用才对。”

这一刻,崔正源真正的有些感怀。他有无数的话想说,想要透过他的视角向所有人抒发他的胸臆。

“所以我们来啦,我们不是到这里来向这里的人们说,韩国多么多么的好,中国如何如何的不好。我们的目的是想要大家明白,韩国人的思想是什么样的,包括对中国的看法,和韩国人想要怎么样和中国人做朋友。”

“同样的,我们也需要把中国人的想法带回去,告诉那些不了解中国的韩国人。这里是什么样的?需要怎么做,才能让两国之间更好的认识彼此。我觉得,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文化工作者该做的事情。”

一口气不停歇的说了这么多,崔正源从没感觉像现在这样畅快。

重生成韩国人,给他的思想上带来了极大的混乱。一方面他知道他回不去了,所作所为要从韩国的利益出发,才能在那里立足。另一方面,他的心底始终有着一股永不退散的红色情结,回首大陆的时候,心都是滚烫的。

中国人就是这样,不管对自己的国家有多少怨言,但最最深处总有那么一丝牵挂。不管走到哪里,换成了什么国籍,心里最放不下的始终是那捧黄土。

前世的崔正源,绝对不是什么好人。纸醉金迷,奢华淫逸,表面上看起来风光华丽,实则糜烂不堪。

但当他在异国睁开眼睛的时候,才发觉原来的故土是那么的不舍。

中韩之间不管是政治高层、还是民间,绝对都算不上友好。但固执的他就想着要做中间的联络者,就像从古至今崔家的使命一样。

或许最后他只是一个殉道者,但他无怨无悔。

人活着,总有一份坚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